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专家观点 >>
 
李育材:林地也要有不可突破的“红线”
更新时间:2019-12-09 11:28:34    点击次数:622

    3月5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农业组的讨论十分热烈,集中关注粮食安全、低碳经济、三农问题、林权制度改革等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李育材对在场的每个发言都听得投入而认真。

    在讨论休息间隙,几家媒体的记者将李育材团团围住,抛出一个个有关林业、生态的问题。李育材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说起。他说,温总理明确提出今年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8880万亩,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联合发改委制定详细的任务落实规划,把建设任务细分到每一个省份,举全行业之力,抓好落实,并检验各省的执行情况,确保任务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李育材说,胡锦涛主席在去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下一步,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森林法,全面贯彻落实林业的中长期规划,将2020年的这项目标落到实处。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森林面积增长最快的国家。李育材提醒说,要知道,我国每年因为种种原因由林地转为非林地的面积达2500万亩。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问题。虽然新造林面积在增加,如果我国林地每年同时在锐减,仍然达不到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要求。李育材提出:国家要两手抓,一手抓造林经营,一手抓林地面积减少的问题。

    李育材说,有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由于国家定的耕地“红线”不能突破,就把基本建设安排在林地上。中国45亿亩林地面积同样不能被突破,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林地也要有“红线”。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是现在的热点话题。李育材在回答记者关于低碳的问题时说,森林碳汇是其他行业不能替代的,这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大亮点,在国际谈判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将森林碳汇的作用向全民宣传,大力植树造林,增加碳汇,使森林碳汇成为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面旗帜。


 

 
Copyright © 国家林业局林产品经济贸易研究中心:SINO-RCETFOR 版权所有
电话:86-25-85427378;85427208;85427375 电子邮件:sinofortrade@sina.com
地址:江苏.南京.龙蟠路159号 邮编:210037 苏ICP备070289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