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在实体市场蔓延,人们不免担心起中国的木材流通企业的生存现状。对此朱会长仍旧保持乐观,对木材流通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说:“目前很多企业确实处在亏损状态,但大企业因自身的资源、资金、渠道的优势,仍可以保持相对正常的经营,很多小企业暂时退出流通行业。其实,从某种意义上看,对大企业来说,危机的到来反而起到了市场与渠道清理的作用,目前的市场可以说提前进入了整合的阶段。从协会与奇峰共同编制的木材价格指数上看,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木材价格指数仍处于下降通道,但进口量连续3个月保持高速的反弹,进口单价仍处于整理和下降阶段。这可能反映了国内客观存在的需求和国家政策面的积极作用,也反映了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需求的减弱,从而造成了木材供应价格的下调。”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木业大国,不少企业都在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以求创造更大利益。对于海外投资,朱会长建议中国的木材企业一定要注意研究投资目的国的政治稳定性、出口政策,避免投资损失。“国内的很多木材经销企业为了维持长期的海外供货合同,很多时候不得不承受进口亏损。国家一直鼓励企业进行海外资源的投资,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对很多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可能是个机会,已经有一些企业,比如台升、大自然、安信、中国木业等企业都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原料基地,还有一些企业购买了欧美的家具品牌和销售渠道,但一定要做足考察工作。我相信,经过中国企业的不懈努力,一定会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贸易话语权。”
不过,朱会长也谈到了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木材流通业所暴露出来的具体问题。朱会长认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确给我国的木材流通产业造成了很大影响,也突出暴露了中国木材流通产业的几个问题。一是木材供销信息不透明,包括国内和国际贸易。特别是在木材的国际贸易中,经常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和滞后性,造成进口木材的大量压港和价格损失。由于信息的缺失,整个木材流通也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性,甚至有了一些赌博的成分在内。二是交易模式原始化,边贸甚至仍旧使用现金交易,不规范、风险大。三是总体品牌和营销渠道建设的意识薄弱,依赖单一的销售渠道。此次危机很多国内企业在转型国内贸易时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快速的建立国内经销渠道,也没有市场品牌,这造成企业无法快速在危机中成功转型。
针对暴露出来的交易模式原始化问题,朱会长说,电子商务将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目前,包括石油化工、农副产品、钢铁等基础行业都拥有相对成熟的大宗商品电子化交易市场。创新了很多交易模式,为提高行业整体水平、优化商业资源配置、培养国际化贸易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传统木材贸易“袖口交易,见面交割”的形式,由于供销渠道简单,交易效率低,显然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形势需要,引入或建立更现代化、多元化的交易模式已迫在眉睫。木材因其自然属性,可从相对标准的产品起步,比如锯材、人造板等,同时引入中远期交易模式。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整合包括金融服务、资讯服务在内的各种商业要素,为中小企业解决很多经营难题。金融服务比如开展仓单质押,资讯服务要更加关注整个产业链的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