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独特地位和双重作用,既是吸收汇,也是排放源。增加森林资源,可增加碳吸收;减少森林资源,将增加碳排放。联合国《2000年生态环境展望》指出,全球森林比人类文明初期减少了50%。这无疑对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重要影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因毁林等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全球总排放的17%~24%,为第二大排放源。植树造林,减少毁林,防止森林退化,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了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的建议,这对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功能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发挥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近10年来,中国政府投资700多亿美元,采取五大措施防止毁林和森林退化,增加森林资源。一是开展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二是严格保护天然林,三是加强森林防火,四是加强森林经营,五是坚持合理采伐利用。目前,中国人工林面积已达到5300多万公顷,占世界人工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为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重要经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充分发挥森林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中国政府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区域和全球林业合作。2007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APEC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网络的倡议,得到APEC成员的积极响应。该网络已于2008年正式启动运行。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全球十亿株树运动”。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人均植树2株以上,共植树26亿株,为实现这项活动的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后,中国政府将按照胡锦涛主席作出的承诺,继续加强植树造林,严格保护森林,减少毁林,防止森林退化,不断增加森林资源,确保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主席先生:考虑到各国导致毁林和森林退化的原因比较复杂,根据中国长期以来致力于制止毁林和减少森林退化的实践,我就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碳排放问题提出如下主张:
一、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基本原则,严格遵守“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兼顾减少毁林与森林退化碳排放和森林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碳吸收。
二、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达国家应承诺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同时,国际社会必须考虑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严格区分毁林和合理利用森林,尊重发展中国家利用森林资源的权利,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
三、坚持适应、减缓、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并重。在推动发展中国家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减排的同时,发达国家应尊重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的方面的现实,首先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并采取实际行动,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促进森林管理,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
四、积极合作,共同努力,促进林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各国应切实尊重全球森林资源减少和退化的现实,充分认识森林资源减少和森林退化的严重后果,以及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再生性、木材产品的环境友好性,以及木材产品替代其他能源和建筑材料的巨大潜力。
中国政府真诚地希望,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哥本哈根林业议题谈判取得积极成果,推动林业发展,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