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研究简报 >>
 
研究报告:中俄边境乌苏里江流域木材加工动向
更新时间:2019-12-09 11:28:34    点击次数:548

    据日本《木材情报》报道,中国边境地区最初是作为俄罗斯原木进口的中转站发展起来的。2000年以后板材等加工厂逐渐出现,随后以绥芬河为中心的加工程度高的锯材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在绥芬河,大概自2004年以后,进口原木有30%—50%在当地加工成锯材,近几年从事集成材加工等深加工企业的占有率逐渐增多。据2005年的资料,绥芬河市内有4个木材工业园区,占地总面积约300多hm2,从事木材加工的企业有300多家。全市年加工能力约300万m3,人工干燥能力达到50万m3。这一地区以俄罗斯木材为原料从事锯材和木材加工的大型企业有20家,年产能力为10万—30万m3,就业人数约300—400人。很多企业拥有铁路连接线,引进了日本、意大利、德国及中国台湾的最新加工机械。主要产品是各种尺寸的干燥板材,但近年集成板材及地板、单板、内装修吊角线、家具部件材、整材家具等产品的生产也有所扩大。

    最近,来自香港及华南地区的资本投资也在扩大,而且有些企业不仅加工远东阔叶材产品,也开始以东西伯利亚赤松为原料进行产品加工,其产品不仅面向需求低迷的日本及美国,而且正在加快开拓住宅建设市场活跃的俄罗斯欧洲地区及欧洲各国的市场。

    近年来,在与绥芬河市相邻的东宁县有以俄罗斯材为原料的大型工厂开业。2004年以后有3家大型加工厂开业,其中由当地中俄贸易企业经营的Jm厂在黑龙江省率先获得JAS(集成结构材)认证,年产赤松集成柱及集成板材等约8万m3,产品出口日本。该厂取得了东西伯利亚森林采伐权,建立了合营企业,生产板材,锯材加工厂投产,2007年起还在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斯克地区建厂生产集成材。而且,在牡丹江市内的工业园区建起了与东宁同样规模的以生产桦木集成材为主的工厂,并等待开工。

    在中俄边境地区建起了很多木材加工厂,而且加工程度正在提高,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将原木运到沿海地区加工,不如在边境地区加工后再运到在沿海地区组装,这样可大幅度减少运输成本。这对于因原油及其他物资运输的竞争造成铁路运力不足的中国来说具有现实的意义。二是近年来急速发展的道路建设,提高了边境地区的加工产品运往沿海等地的便利性。三是中国政府在扩大地方就业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社会经济方面也采取了各种措施。近几年,中国政府出台措施,促进木材加工贸易企业等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在边境地区的加工业选址顺利,而且有可能在边境地区发展面向俄罗斯或欧洲出口的木制品加工基地。在这一点上,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俄罗斯方面西伯利亚铁路运力及中俄边境地区的通关能力,俄罗斯在原油高涨及其经济实力增强的情况下正积极推动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很可能确立将成品再度出口俄罗斯的路线。

    俄罗斯大幅度上调原木出口税,使其原木进口量较多的日本企业受到很大冲击且影响广泛。中国也是同样,但是2007年11月和2008年8月本文作者山根正伸走访了中国的大型加工企业,印象是那里比较冷清。美元贬值、原油价格暴涨及工资上涨等影响很大,有的企业从经济效益出发转向了内销。在原木采购上,阔叶材增幅很小,而且大型企业等或已取得当地采伐权,或积极采取一次制材当地完成等措施。而另一方面,小企业则出现了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停业、破产等情况,据说2009年以后有很多企业将会破产。

    中国在国内市场及加工出口这两方面对俄罗斯木材的需求依然很大,目前很难出现需求大幅度减少的情况。考虑到俄原木出港运输基础设施依然有限,原木运输正在向空间利用率高的锯材运输转变,加之运输成本快速上涨等综合因素,预测今后边境贸易仍占主导地位。根据上述乌苏里江流域木材加工产业的情况,认为绥芬河市、东宁县、牡丹江市将形成木材产业一体化,高级木制品加工厂及相关工厂将相继建立并发展起来。而且,通往中国最大的俄罗斯木材过境地区内蒙古满洲里市的高速公路也在加快建设中,满洲里有铁路与红松等针叶树资源尚存的东西伯利亚连接,因此很有可能形成边境地区木材加工业在更大范围上的区域网络化发展。

 

 
Copyright © 国家林业局林产品经济贸易研究中心:SINO-RCETFOR 版权所有
电话:86-25-85427378;85427208;85427375 电子邮件:sinofortrade@sina.com
地址:江苏.南京.龙蟠路159号 邮编:210037 苏ICP备070289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