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钱小瑜在“两广”中纤板年会上发表了《我国纤维板行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我国中纤板现状 钱小瑜在会上公布了最新统计结果。到2007年底,我国纤维板生产线共计598条,生产能力达到2621万m3,比2006年增长了18%。2008年有86条生产线在建,投产后预计生产能力能够达到3293万m3,比2007年增长26%。2009年度预计新增生产能力300万m3/a。
新建纤维板生产线集中在四川、广东、河北、山东、安徽和江苏等主要产区,其中四川省新建生产线14条,能力达154万m3,广东省新建14条,生产能力达到94万m3。新建生产线装备水平普遍提高,其中连续平压生产线18条,生产能力290万m3,占总新建生产能力的43%。连续辊压生产线受到中小企业青睐,新建生产线20条,合计生产能力90万m3,将对厚度范围为2-6mm的薄板市场形成冲击,也给当地木材原材料供应带来压力,同时也将促进当地落后生产线的淘汰。
我国近2800万立方米的纤维板产品中,80%是中厚板产品,5mm以下的薄板产品约为450万m3,占全部产品的比例不到20%。
2007年,我国出口纤维板228.30万吨,出口额10.86亿美元,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56.34%和70.75%,增长幅度较大。
中国的纤维板主要出口到沙特,美国,韩国和土耳其等国家,分别占出口总额的14.24%、13.04%、9.48%、和8.19%。纤维板出口产品结构MDF占45%,HDF占43.72%,强化地板(以纤维板名义出口)占7.26%,LDF占4.02%。
2005、2006、2007年我国中纤板产品平均售价为:1642/1755/1898元/m3, 2006年比2005年价格上涨了6.9%,2007年上涨了8.1%。
2005年中纤板原料均价为309元/m3,2006年为350元/m3 ,比2005年上涨了13.30%,2007年为404元/m3 ,比2006年上涨了15.40%。
中纤板生产存在的问题 在提到我国中纤板行业的存在问题时,钱小瑜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木材资源不足,原材料供应短缺制约了行业发展。
2、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缺少核心竞争力,抗市场风险能力差。
3、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品种较少,建材行业应用范围不广。
4、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档次较低,深加工不够,缺少附加值较高的高端产品。
5、装备技术水平较低,早期建设的376条生产线产量低、能耗高,单线产能小于5万m3/a,占总生产量的40%。
中纤板市场预测 钱小瑜指出,我国的总体经济形势较好,据测算,到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45%,城镇人口将达6.5亿,每年新增建筑面积将超过10亿m2,家具出口年增长率保持在30%, 国内消费已近4000亿元人民币;门窗需求量每年以11%的速度增长,2010年将达到1950亿元人民币;地板年产量将达到5亿m2。中国资本市场2010年将步入重新增长的周期,现在到2009年是私募股权投资的最佳时机
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以及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传统的企业增长方式已无法跟上发展的步伐。只有把企业的各种要素,包括产品、技术、设备、厂房、商标、战略、服务、文化、管理团队等等,以资本运作的方式进行整合和重构,进一步优化配置,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新的突破。
“股市的熊市就是私募股权投资的牛市,6倍PE时代已然来临, 私募股权基金开始逆市出击,抄底建仓。除了全球知名的私募基金公司外,还有大量的私募资本游击队在中国寻找投资机会,资源类企业备受投资者关注,是并购整合的热点行业。”钱小瑜说。
有关资料表明,今年1-3季度,中国境内并购案数量增长了101.9%,达到1310亿美元,其中资源类行业最为活跃,并购金额高达389亿美元,占29%的市场份额。
家居建材业今年成功实施了7项风险投资, 14个融资项目,4家公司上市,共有28家金融机构介入,涉及156家企业。
资本运作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被视为除企业自我创新、调整结构外的一条新的发展途径。随着国际资本的进入,行业洗牌重组整合将在未来三、五年内完成,行业内将产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市场格局会彻底打破,更多的市场份额将集中在少数大型企业手中。
钱小瑜说,木材行业属于资源性行业,将进入资本重组、整合、并购的视野!
未来挑战 对于未来中纤板行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钱小瑜说,木材资源紧缺制约了纤维板行业的发展速度,由于短期内无法实现原材料的充裕供给,企业相互争夺资源,引起上游生产资料价格整体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造成行业整体效益下滑,纤维板行业进入了资源决定效益的时代。
过去的十年间,中国木材的需求量增加了大约80%。2007年木材价格上涨了约18%,预计未来十年内木材价格还将维持每年10%以上的上涨趋势。
2006-2010年,国家每年森林采伐限额为2.48亿m3,目前国内每年森林蓄积消耗总需求量已达5.5亿m3,每年缺口2亿m3,2010年将扩大到3亿m3 。
2010年我国木材消费总量和结构预测(万m3)
需求结构 |
2010年 |
建筑业 |
房屋结构用材 |
4100~4300 |
装饰装修用材 |
3400~3600 |
建筑施工用材 |
2900~3100 |
小 计 |
10400~11000 |
家具 |
2000~2200 |
造纸 |
6600~7000 |
人造板 |
11000~12000 |
其他 |
2500~3000 |
合 计 |
32500~35200 |
注:①只统计商品材部分,不含农民自用材和薪材;
②统计中均未含废纸;
③预测2010和2020年数字仍以2005年12月20日调整前的GDP为依据;
④数据已经统一按原木当量折算。
我国木材实现供需平衡的对策 钱小瑜指出,要实现我国木材供需平衡,其对策主要有:①快速发展速生丰产人工林,有计划地发展优质大径材和珍贵硬阔叶材资源;②扩大竹材、农作物秸秆和城市木材废弃物的利用;③改进加工技术,发展可代替天然大径材的产品;④优化木材流通, 拓宽木材深加工领域, 提倡合理节约用材;⑤继续实施“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战略,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国际资源,企业必须同步建立原料林基地,把基地当成笫一车间来建设,实现林板生产一体化。
行业投资建议 对于行业投资,钱小瑜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收购重组现有经营不善的企业,利用品牌优势和资金实力,在同类产品生产企业之间、上下游供应链之间、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进行垂直或横向整合。二是在原料运输半径的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科学配置资源,最终实现生产规模合理化,企业管理规范化,产品质量品牌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三是建立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纤维板企业集团,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四是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三个根本转变,促使中国的纤维板产业全面、健康、持续地发展。由利用木质原料为主向利用木质原料和木质废弃物、非木质原料并举转变;由仅扩大生产规模的单一发展模式向扩大规模与节能降耗并举的复合发展模式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钱小瑜认为,今后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中国企业正处在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转型期,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将成为今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
钱小瑜说:“我国纤维板行业发展已经不是速度问题,而是经济结构调整转型问题。企业并购、资产重组将是今后3-5年内中国木材加工行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希望我国纤维板行业以及上下游产业能够持续、稳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