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林业报》2008年1月26日头版报道: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伊沙耶夫主席要求成立经济特区。他指出,单纯出口木材,使俄罗斯失去一个经济发展基础。全俄平均每产1 m3木材,只获得50美元,而芬兰为242美元。哈巴罗夫斯克稍好一些,也只有76美元。
为摆脱目前木材出口以原料形式为主的困境,避免成为中国原材料的供应地,哈巴罗夫斯克必须加速发展木材加工业。伊沙耶夫在俄联邦的决策研讨会上指出,不为就地加工创造有利条件,很难改变木材以原料出口的局面。
建立木材加工体系需要进口设备,启动加工业需要重组廉价的电力保障。俄罗斯全国平均每度电价为1卢布7戈比,而远东地区是1卢布90戈比。
有些电站靠柴油发电,每度电价达9~10卢布。对居民生活用电,政府给予补贴。工业生产用电每度为10卢布,木材加工业如何发展得起来?
伊沙耶夫还指出,目前,俄远东经济在俄国内经济中只占4%,其余部分依赖对外出口,其中,中国占50%的份额。
伊沙耶夫认为,有一项重要目标必须达到,即在远东地区形成稳定居民。只有实现这一目标,才能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医疗保健、教育等事业以及其他重要建设。
按原先设想,远东地区75%的产品应内销全俄,但国内市场只接纳4%的产品。俄罗斯经济发展水平无法与中国相比,远东地区就成了原材料的供应地。
伊沙耶夫最后指出,俄罗斯远东外贝加尔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并没有得到实施,在改革时期还减少170万个劳动力。现在该地区只有680万人口。
为改变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发展困境,需要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建立经济特区,创造条件,引进先进生产工艺,才可能把所有木材经过加工之后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