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世界四大材料(钢材、水泥、木材、塑料)中,木材又是惟一可再生和循环利用的材料。正因为如此,木材问题已经被人们称为木材安全问题。而人造木质品工业发展则是中国木材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中国林业产业的重大问题之一。
木材供给问题事关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并对全球林产品贸易及森林资源经营具有重大影响。
目前我国每年木材消耗量大约为3.8亿~4.0亿立方米。森林蓄积供给量约为3.65亿立方米(折合木材约2.0亿立方米),进口各种林产品折合林木蓄积量近2.5亿立方米(折合木材约1.7亿立方米),仍有0.2亿~0.4亿立方米的木材缺口。预计到2010年,我国对木材的需求量将达到4.3亿~4.4亿立方米,按动态计算,届时国内供应缺口将达到2.7亿~2.8亿立方米(进口林产品未计)。从人均消费水平看,世界人均年木材消耗量为0.58立方米,发达国家达1.0立方米左右,而我国人均年木材消耗量仅为0.28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50%,如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对木材的需求量还将再翻一番,缺口将更大。
从国外获取木材及其他林产品的难度愈来愈大。据统计分析,近10年我国木材及其他林产品进口量从0.34亿立方米增长到1.2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高达30%以上。大量的进口虽然在短期内缓解了我国木材供需矛盾,但一方面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太大——2006年我国木质林产品进口额达到165.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接近1500亿元。随着我国木材主要进口国的政策变化以及国际木材市场的价格上涨,我国进口木材付出的经济代价也会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原始林资源的接近枯竭,从国外获取木材的前景也不容乐观。
从我国目前的木材消费结构来看,建筑领域、家具行业、交通、煤炭等行业消耗的木材仍以大径级木材为主,其原料主要来源只能从国内或国外天然林中获取,根据目前森林资源存量,这种状况也不可能维持太长的时间。
从我国森林资源结构及趋势来分析,按目前森林资源林龄结构、树种结构、林分质量、分布范围及可及度均存在着重大矛盾,现在以及今后将进一步加剧木材及其他木质林产品供需矛盾的恶化。
从森林资源林龄结构看,我国目前森林资源中成过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面积的比重分别为18%、14%、35%、33%,这一结构说明目前我国森林提供木材的能力还比较弱。就东北、内蒙古国有重点林区来讲,可采资源不足5000万立方米,且均分布在采伐难度很大、采运成本很高的地区。
由于长期以来森林资源过度采伐,新造林树种受生长期、地力、财力等限制,我国目前树种结构也十分不合理。东北地区的落叶松、华东中原大部分地区的杨树、华南西南大部分地区的马尾松、杉木及近些年漫天遍地的桉树,占据了全国木材生产量的70%以上,并且这种趋势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会加剧。其后果无疑是对供需结构造成冲击,致使本来就不合理的供需结构更加不平衡。
由于资源结构、经营水平等原因,我国森林资源的林分质量和产出能力均很低,目前有林地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立方米,其中人工林仅为46立方米,而世界平均水平约100立方米/公顷,林地产出低下必然造成供给能力的低下,并且浪费林地。
综上所述,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木材供需存在的重大问题应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绝不仅仅是林业问题,要尽早拿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