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专家观点 >>
 
中国的木材生产能力没有受到根本性影响
更新时间:2019-12-09 11:28:34    点击次数:511

    2008年2月19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介绍雨雪冰冻灾害对中国林业的影响及林业灾后重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国家林业局资源司司长肖兴威和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办主任曹清尧先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刚才祝副局长已经介绍了这次雨雪冰冻灾害使林业受损很重,而且它的重要集中区是在我国森林资源丰富而优质的地区,我的问题是今后这场灾害对我国的木材供应和生态状况将有怎样的影响? 

    肖兴威: 

    我想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介绍一下这次灾害造成的森林资源损失情况。灾害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林业局高度重视,及时派出了工作组,深入到灾区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同时组织有关技术力量利用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跟踪监测灾区的森林资源损失情况。在新闻发布会之前,各位朋友已经看到了我们通过国内和其他国家的卫星监测所拍到的林业受灾图片。我们也结合全国森林资源的一类调查数据和各地森林资源的二类调查数据,及一少部分地面样地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整个灾区森林资源的损失进行了宏观的、大尺度的评估。 

    初步的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月16日,19个灾区省受灾的林地面积达到3.13亿亩,占全国林业用地面积的7.4%。受灾的森林蓄积达到3.7亿立方米,占全国森林总蓄积的3%。损失的毛竹近30亿株,占全国毛竹总量的47%。就19个灾区省而言,受灾的森林面积达到2.9亿亩,占受灾省区森林总面积的17%,重度灾害的达到了33%。受灾的未成林造林地,也就是近三年来的新造林达到了2056万亩,占受灾省区未成林造林地的22%,而且重度灾害的程度达到了42%,也就是说接近一半三年内新造的林已经被毁掉了。受灾的苗圃地达到了215万亩,占灾区省份苗圃地总量的58%,重度灾害的达到了35%。 

    在这里,我要解释一下,什么叫重度灾害。根据有关规定,重度灾害就是指单位面积林木、竹林、苗木损毁达到60%以上的灾害。根据我们的宏观监测,在森林受灾的林种当中,主要是马尾松、湿地松、沙木、桉树和竹林受灾比较严重。从19个灾区省的受灾森林面积分布上看,在山区分布70%,在丘陵地区和平原地区分布30%左右。所以根据我们初步的监测和初步的评估,灾害确实给森林资源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这场灾害对木材供给问题的影响。这场灾害对我国南方的森林资源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就全国而言,我们的木材生产能力还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影响。我们还将继续执行国务院批准的“十一五”期间的采伐限额,木材市场的木材供给能力应当能保持继续稳定的状态。但是,对灾区省,尤其是重灾区的局部地区,未来三到五年木材的生产能力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一些木材、竹材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给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工厂关闭的问题。 

    对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准备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予以解决:一是要科学编制方案,及时清理灾害损毁的林木和竹材。用这些灾害材尽可能满足近一两年一些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因为雪压倒的木材清理出来后并不影响木材的利用。竹材,劈的、折的,可能影响利用。二是加大对中幼林的培育力度,目前我国中幼林的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67%,也就是说后备资源非常丰富。这些中幼林只要加大投入,提高经营水平,木材供给的潜力应当是很大的。三是在短期内适当地增加一些纤维材的进口,以弥补企业原材料不足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这场灾害对生态的影响问题,就宏观上讲,从大尺度上看,这场灾害对我国乃至全球的生态不会有特别严重的影响。对今后的生态影响和变化,我们将继续加大监测力度。但是根据目前的监测结果看,对于一个局部地区、一个区域、一条流域的生态影响,可能是比较严重的。尤其是对灾害比较严重的局部重灾地区可能会出现生态性的灾难。局部地区的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会造成森林功能的整体下降,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水土流失的加重,甚至山体滑坡的地质灾害,会诱发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等林业次生灾害。对此,我们一是要加大对这一灾害区域的宏观监测力度,掌握森林资源的变化状态;二是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造林补植步伐,尽快修复和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以减少这场灾害对生态造成的损失,挽回损失。

 

 

 
Copyright © 国家林业局林产品经济贸易研究中心:SINO-RCETFOR 版权所有
电话:86-25-85427378;85427208;85427375 电子邮件:sinofortrade@sina.com
地址:江苏.南京.龙蟠路159号 邮编:210037 苏ICP备070289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