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专家观点 >>
 
中国家具发展虚热 暗藏危机凸显七大瓶颈
更新时间:2019-12-09 11:28:34    点击次数:553

    最近不断有报道中国家具出口第一,如《中国家具内需同样旺盛 成全球家具出口第一大国》 、美国林产品协会2006年10月报道: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家具迅速进军美国市场。且前段时间搜房网记者独家报道《中国家具量攻美国 美家具兵败如山倒》的新闻。

    据介绍,近年中国家具行业每年的增长速度在20%-30%之间,这得益于国际家具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低成本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中国具有比其他国家更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优势,一时间让家具业更加“得意洋洋”,以为已经站稳了脚步。

     实际:困难重重

     中国家具业表面看上去形势一片大好,实际上正处于寒冬冰霜期。自美对华反倾销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宏观调控,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降,国内消费趋缓,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众多因素,导致家具企业面临生死考验。2005 -2006年两年内,全国约有上千家家具企业破产、倒闭。

    1、反倾销让家具企业栽了跟头

     曾有报道某家具企业曾在美国一家著名的家具专业杂志上刊登了一则广告,称全套实木卧房家具只卖300多美元,引起了美国同行关注,并认为中国家具企业存在倾销行为。小小一则广告,弄得全国家具遭殃。东莞一家企业,打反倾销官司花去150万~160万美元,企业如果没有订单,打赢官司拿到低税率也没有用。美克集团为了应对中国家具反倾销案,光文件纸张耗掉五吨之多。

     东莞大岭山,由于美国反倾销以后惩罚性关税的实施,很多没有应诉或应诉没有被通过的企业,当要承担198%的高额关税时,企业就被彻底击垮了。由于过去全部出口,没有开展国内市场,出口的门被堵上后,顷刻间企业就没了活路。据台升家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元煌在讲述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的一文中说到,“在去年之前,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木质家具企业有1000多家,去年初裁之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木质家具企业仅剩下100家,也就是说,有900家消失了。

    2、物流“第三利润源”没有得到解决

     物流对于家具行业来讲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物流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家具行业发展的一个很大的课题,特别是深圳家具这些做全国渠道的企业。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各部门、产业、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互相依赖关系错综复杂,物流产业就是维系这个关系的纽带,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然而深圳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人口、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家具业面临着仓库储存、资金的流转,统购分销的经营模式、库存风险等各方面的压力。难以实现物流储运中心、分拣中心、配送中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信息服务和报关检验等增值服务的核心物流功能。

    3、原创设计是问题 知识产权谁来保护

     原创设计最近已经被炒成火热的话题。家具设计成败的投入非常大,也许设计的产品一炮红了,也许是无人问津。由于风险性较高或某些企业的不自信,于是抄袭就发生了。先“抄”再“超”成为了很多企业的发展方向。搜房网家具频道记者也曾报道过《“千万别搞原创设计”——中国家具成名之道》 。的确,在家具设计界,设计师似乎一直都是不温不热,家具企业对家具设计重视不足。

     况且,就算家具企业有自己的原创设计,由于缺少知识产权保护,模仿太严重,也会让自己有非常吃亏的感觉。在今年各地家具展会上,记者在采访家具企业中,也问道过这个敏感的问题,百分之九时的回答都是说设计被人抄袭是个很大的问题,呼吁没有一个很好的协会出面维护,打官司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如易为家为这场官司耗时1年多,耗费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无法计算。即使在打赢官司后,易为家的经济利益赔付程序也很难启动,难题是在易为家被仿冒的时间里,仿冒企业的销售情况无法统计。有时候企业给你一句经典的话:抄的了表面,抄不了实质。这句话貌似很好,但是其中透露的无奈有些人是会体会到的。

    4、开发“隐形”营销渠道需要过程

     供应商自建渠道能力太弱,缺乏营销渠道。许多企业仍未摆脱“前店后厂”的生产经营格局,大部分业主还是坐在店铺里等着顾客上门。如果家具业仍停留在以前的生产经营方式,不但自己“嘴边的蛋糕”会有被“抢”的可能,甚至还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大卖场的高门槛与高租金、经销商“见风使舵”的不稳定性,应该让家具企业开始对这两种传统的销售渠道进行反思;企业考虑到,包括家装公司、工装公司、设计公司、品牌连锁机构、团购等的“隐形渠道”进入家具企业的视野还是一个过程。

    5、缺乏质量标准,尤其是环保达不到标准

     市场竞争靠品质。近几年,家具市场上众多家具商家纷纷打出“环保家具”的名头,并能出示不同部门颁发的证书或检测报告,显示了众多家具商家对环保家具的重视。据了解,有厂家提出,真正的环保家具并不简单。中国传统家具制造工业化的家具生产企业,必须进行高新技术改造,绿色家具从设计开始,到生产后的废弃物处理是一个综合复杂科学严谨的过程,然而据目前许多家具业的生产条件很难达到,绝不是偶尔的一张检验报告所能证明的。

    6、有品牌,无名牌

     行业内经常有这么一句话:中国家具“品牌多,名牌少,”这样说并不是空穴来风。也许一位农民也会知道奔驰,宝马;电脑有联想,惠普;手机有诺基亚、三星。可是家具品牌行外人能够说出怎样的品牌呢?就算是行业人也无法说出哪个是名牌,那为什么没有哪个品牌能够让大众有着深刻的认识。当然深圳家具品牌联盟能够带动如何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据悉2006年家具产业的GDP达4300亿的产值,中国的家具企业五万多家,这么多家的工厂分摊4300亿的产值,每一家是多少呢?可以说是很少,中国最大的家具厂是大连华丰和美克美家,而他们两个的产值不过三十亿,而这当中大部分是OEM出口的,目前中国没有一个品牌的产值可以超过二十亿。一个市场份额只占0.5%,怎么能说是市场知名品牌,中国名牌?从市场经济来说根本称不上。

     由于没有一个在广大消费者心中真正意义上的家具品牌,所以有这样的后果产生:目前购买家具的大致分为:新买房的人、结婚的人、家具旧了换新的人或者有钱收藏家具的人。似乎很少有人有事没事的去买点家具,毕竟没有房子的人考虑家具的偏少,毕竟它也不像一部车来四处串好标榜自己特殊的身份。这样以致让某家具品牌的市场份额不会升高,同样由于不会升高,所以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率,相辅相成的影响。

    7、本土资源紧缺,向外拓展迫在眉睫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家具业作为国内工业用材主要消耗大户之一,对木材的需求越来越强劲。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却相对匮乏,“天然林保护工程”严格限制对国内森林的采伐,形成了巨大需求与有限供给的长期矛盾。木材资源的巨大缺口很大部分要由进口渠道解决。但是,由于近年来俄罗斯等国限制原木出口、印尼等国打击木材走私等原因,导致木材资源紧缺,进口原木价格持续上涨已成长期趋势。我国原木进口量逐年增加,木材价格维持年平均达10%以上的高增长,资源问题突出,供求失衡,国内外政策频频出台,价格上涨成主调。

 

 

 

 

 
Copyright © 国家林业局林产品经济贸易研究中心:SINO-RCETFOR 版权所有
电话:86-25-85427378;85427208;85427375 电子邮件:sinofortrade@sina.com
地址:江苏.南京.龙蟠路159号 邮编:210037 苏ICP备07028990号